63岁蓑衣编制艺人坚持40多年 最惋惜现在无人愿学
2014-12-22 10:24:00 来源:鲁北晚报 我要评论
[提要]蓑衣是一种用不容易腐烂的茅草编织成的、像衣服一样能穿在身上用以遮雨的雨具。据了解,贾流远已经连续两年获得草柳编传统手工技艺大赛的冠军,可是冠军手艺却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
鲁北晚报讯 一叶孤舟,一根钓竿,一江寒水,佝偻的背影在苍茫的天地间孤独地坐着,漫天飞舞的雪花中,只有那件醒目的蓑衣在无声地诉说着垂钓人的无奈……柳宗元的一首《江雪》刻画出的蓑衣老人寒江独钓的画面犹在眼前,而在博兴县锦秋街道办事处湾头村也有一位蓑衣老人,不过这位老人不是垂钓者,而是一位蓑衣编制艺人。
在2014年举行的中国·博兴第二届草柳编工艺传统手工技艺大赛上,锦秋街道办事处湾头村村民贾流远编制的一件蓑衣让不少人眼前一亮,很多致力于美学研究的学者也纷至沓来,与贾流远交流编织蓑衣的方法技巧,大赛上展出的蓑衣不仅代表了博兴县悠久的草柳编历史,更让无数游客记住了这位倾尽半生执着于草柳编工艺的老人。
蓑衣是一种用不容易腐烂的茅草编织成的、像衣服一样能穿在身上用以遮雨的雨具。“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等古典名句,一度勾起了人们对蓑衣的无限联想。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蓑衣的实用性和观赏性都被淡化,现代人已经很少能有机会接触到蓑衣,更别提会制作蓑衣了。“据我所知,目前能编织这个蓑衣的人是越来越少了。”贾流远说道。
据贾流远介绍,一件蓑衣大约要用七八斤干茅草编织,“打这个领口的时候,用料得稍微短点,大约40公分左右,下摆需要长一点的,得50公分左右吧!”贾流远一边指着铺在地上的蓑衣一边说道,“每件蓑衣都得根据人体的高矮胖瘦定领口的大小,最麻烦的是这些连接扣,每层扣都得撑开,形成菱形,这样便于放大和缩小,一匹蓑衣有好几层,最外边是防水层,里面连接层。”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得知贾流远今年已经63岁了,他从20多岁起就开始做草柳编,在今年举行的中国·博兴第二届草柳编工艺美术品博览会——草柳编传统技艺大赛上,他编制的蓑衣获得了一等奖。“蓑衣编织复杂费力,对技术要求较高,要编好这么一件,大概得需要七八天。”贾流远说道。
贾流远告诉记者,他现在最惋惜的事情就是没有人愿意跟他学习编蓑衣,“找不到传承人,一是蓑衣编制起来很麻烦,二是因为现在没有人使用蓑衣,所以它经济价值不高,这也就导致很多年来没有人愿意学习编制蓑衣。”即便这样,40多年来,贾流远却从未放弃这门手艺,他对这种濒临失传的手艺也有些无奈和不舍。
据了解,贾流远已经连续两年获得草柳编传统手工技艺大赛的冠军,可是冠军手艺却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曾经,蓑衣这些老物件搭载着不少人年轻的时光,但现在买回去确实很难找到用武之地,这既是贾流远的蓑衣所面临的状况,也是很多民间传统技艺在现代经济社会中陷入的困境。
□记者 路彩云/文 徐志强/图
责任编辑:宋静涵
新闻热线:0543—3077555 新闻邮箱:bzdzw@163.com 滨州大众网友qq群:194643818 拍客群:134474533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