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滨州新闻

“峥嵘30年 工行情” 离开岗位的脚步越近越不舍

2014-08-15 10:51:00    作者:纪学敏   来源: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滨州;峥嵘;30年;工行;银行;岁月
[提要]从不知到知,从青葱到不惑,一代工行人伴着银行学习、成长,他们见证了第一个万元户的诞生,见证了银行的发展和城市的变迁,他们在银行学会了技能,并用技能坚守着一辈子的牵挂。

“峥嵘30年 工行情” 离开岗位的脚步越近越不舍

郭春玲向大众网记者讲述自己30多年的从业经历

郑建华笑着讲自己误打误撞进银行的经历

    大众网滨州8月14日讯记者 纪学敏)从不知到知,从青葱到不惑,一代工行人伴着银行学习、成长,他们见证了第一个万元户的诞生,见证了银行的发展和城市的变迁,他们在银行学会了技能,并用技能坚守着一辈子的牵挂。

  郭春玲,1981年高中毕业考取了银行的工作,分到惠民地区滨州人民银行会计科。“办公地点在百货大楼北边,营业厅很小,大家坐的很紧凑,现金是开放式的,不像现在柜台各种防弹玻璃架着。”郭春玲回忆当时的办公环境,跟现在简直没法比。

  到银行的前三个月是培训时间,从老师到同事,大家的精神面貌和状态都特别好,并且很团结。“我那批一共来了7个新人,早上8点上班,不到7点半大家就都来了,就为了抢拖把打扫卫生。”有了这样的氛围,大家谁都不愿意落下,尤其在业务上。

  在如此奋进的团队里,郭春玲一进行就有了“以行为家”的概念,经常自己加班加点。“手工记账误差大,每天晚上都要找错,一分钱对不上就要找对好几个小时。”忙到晚上8点多是很正常的事。尤其每月20号的结息日,平账能到凌晨。“虽然每天都有忙不完的工作,很累,但是每当提起自己的团队,自豪就感油然而生。”

  郭春玲感叹,从手工记账到微机录入,从人行工行分家到工行上市,自己一步步跟着银行成长着。如今在银行工作对于她来说不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割舍不断的情怀,“随着年龄的增长,离开银行的脚步越来越近,一想到这个,不舍的感情就越浓。”说到这里郭春玲忍不住眼含热泪。

  相比较郭春玲对银行的感情,同在渤海支行的郑建华与银行也有一段误打误撞的“缘分”。

  “19岁银行学校毕业后考到了银行,相比较其他员工来说,我还算是科班出身呢。”郑建华笑着说,但是那时候自己对于银行没有任何概念。“看到小屋里放那么钱,觉得银行就是管钱的。”慢慢地郑建华知道了银行是替别人管钱的,并且这里面的钱和商店里的商品一样,会随时流转,对自己来说,这些钱只是一种工作的道具,跟自己兜里的钱是不一样的。

  对于郑建华来说,在第一储蓄所工作过9年的经历让她印象深刻。“印象最深的就是1985年,姜家市场出现了第一个万元户。那时候银行收的最大的面值就是十块钱,上班前没见过十块的钱。”平时的业务基本都是每月存十块钱的零存整取,一百的定期存单都很少见。“在之前是怎么也想象不到一个人能存那么多钱的。”

  说起与银行的那段“缘分”,郑建华笑了,“我特别喜欢警察,想上警察学校,但是填志愿时候不懂得怎么填,不懂得第一志愿什么意思。”于是,郑建华就按照自己喜欢的学校名字的先后顺序填了。结果,就被填在第一个的银行学校录取了,而后又进了银行工作,看起来的误打误撞,又像是命中注定。“现在想想,有这样一份投身一辈子的工作,并且一直在尽自己的努力工作,有付出、有回报,我很知足。”

初审编辑:王君彩
责任编辑:刘仕超

新闻热线:0543—3077555   新闻邮箱:bzdzw@163.com   滨州大众网友qq群:194643818  拍客群:134474533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无觅关联推荐,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