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滨州新闻

劳模赵建光:延伸冬枣产业链 实现枣农"富裕梦"

2013-06-03 14:55:00    作者:纪学敏 季青云 张宝海   来源: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劳模;赵建光;延伸;冬枣;产业链;实现;枣农;富裕梦
[提要]他像一个传奇带领村里枣农突破了万元收入大关,他像一个时光机记录着沾化冬枣的发展历程,他像一头老黄牛一直勤恳守候在这片土地上,他已年过50岁,却有着超前的发展思路。他就是沾化县下洼镇北陈村赵建光,他是一名老党员,他是2013年山东省劳动模范。在接受本网记者“中国梦 劳动美”系列采访时,他说,荣誉都是以前的,他会继续带领着广大枣农致富,现在沾化冬枣的发展才刚刚起步。
赵建光(右一)向各级领导汇报合作社冬枣生产前期准备情况 张宝海提供
赵建光(右一)向各级领导汇报合作社冬枣生产前期准备情况 张宝海提供
赵建光在冬枣园内翻地除草
赵建光在冬枣园内翻地除草 张宝海提供
赵建光接受本网记者采访 李盛摄
赵建光接受本网记者采访 李盛摄 
  大众网滨州6月2日记者 纪学敏 季青云 通讯员 张宝海)他像一个传奇带领村里枣农突破了万元收入大关,他像一个时光机记录着沾化冬枣的发展历程,他像一头老黄牛一直勤恳守候在这片土地上,他已年过50岁,却有着超前的发展思路。他就是沾化县下洼镇北陈村赵建光,他是一名老党员,他是2013年山东省劳动模范。在接受本网记者“中国梦 劳动美”系列采访时,他说,荣誉都是以前的,他会继续带领着广大枣农致富,现在沾化冬枣的发展才刚刚起步。

  带领村民成立沾化首家冬枣合作社

  冬枣是沾化人民的宝,下洼镇北陈村依靠冬枣发了家,但每家每户各自为战、管理松散,形不成统一的管理模式,冬枣质量难以提升。2008年10月,在赵建光的带领下,下洼镇北陈成立了沾化县第一家冬枣合作社——“沾化县下洼镇北陈冬枣植保专业合作社”,申请注册了“国玉”牌冬枣商标,以合作社为依托,建设了三安有机冬枣生产基地。采取统一浇水、统一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的“五统一”管理模式,坚持不施农药、化肥和激素。为全市冬枣管理模式创新趟出了新路子。2009年,合作社基地被滨州市确定为“全市绿色农产品示范工程基地”和“第十一届全运会滨州赛区农产品专供基地”,“国玉”牌冬枣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间伐冬枣500亩,二次创业提高冬枣品质

  近几年来,随着冬枣面积的扩大、产量的增长,沾化冬枣出现了品质下降等问题。沾化冬枣产业如果想长久的发展下去,不能靠数量,而只能靠质量赢市场、靠品质求生存。2011年,县委、县政府号召全县实施沾化冬枣二次创业,赵建光带领合作社成员间伐冬枣树500余亩。

  制约冬枣品质提升的关键是冬枣种植过密,不通风、不透光,要想提高冬枣品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对过密冬枣园树木进行间伐。但是农户只能看到眼前利益,一味追求产量,间伐工作进展很难。“那时候白天都干活没空,晚上我们党员、村干部就到老百姓家里做工作,跟他们讲好处、讲品质,跑3到5趟的情况很多。”终于在赵建光带领下,通过宣传引导、典型带动等措施,冬枣密植园进行了间伐,由原先的每亩300棵降到了现在的60棵。这一次动作后,北陈村代表下洼镇作为全县间伐的现场观摩点,接受了市、县的现场观摩。“看到了实在的效益,现在老百姓能主动地间伐,冬枣品质也就越来越好了。”

  在此基础上,赵建光带领合作社成员推广种植沾冬2号300亩,成为全镇集中改接沾化冬枣2号最多的村,事实再次赵建光的决定是正确的,当年冬枣销售期间,沾冬2号新品种销售价格达到了30-50元/斤,是普通品种的5-6倍,市场供不应求,极大鼓舞了当地枣农的种植热情,提高了合作社成员的经济收入。

  延伸冬枣产业链,枣农变工人大幅增收

  在做大做强沾化冬枣产业这一特色主导产业的基础上,赵建光还带领广大合作社员发挥冬枣产业规模优势,积极延伸产业链条。以合作社生产基地为依托,整合开辟冬枣采摘园100亩,投资200万元配套建设占地50余亩的垂钓公园,并修建长约2公里的柏油路,建成与下洼生态旅游园遥相呼应的新型旅游园,每年接待游客达5万人次,创造直接效益300万元。“发展高效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带动周边的村子,甚至整个下洼镇,整个沾化县的枣农走产业化的路子。”示范园内种了12种果树,包括大樱桃、核桃、柿子树、桑枣、苹果等。“保证三季有水果、四季有蔬菜,并且林下养殖能常年吸引游客。”这样的模式打破了原先的10月份一个月的时间局限,人气将会越来越旺,实现群众集体的双增收。

  今年年初,赵建光带领合作社群众流转土地200亩,与沾化浩华果汁有限公司共同投资1200万元成立股份制农业公司,建设北陈现代农业示范园,打造亮点,打算建设高标准连体大棚,进行立体化养殖和种植,包括冬枣联动大棚、蔬菜大棚、林下养殖区、露天冬枣区。打造集科研教学、病虫害防治示范、新技术推广、旅游观光于一体的高效生态示范园区,从而带动全镇冬枣产业转型升级闯出了一条新路子。

  下一步,示范园将申请有机认证,水源很关键。“在示范园专门打一个600米的深水井,提供水源。”水井投入100万,用来浇冬枣、蔬菜,1个小时能出50立方水,剩余的水也可净化后再利用。将建设1000立方的国家沼气池,将村里养鸡户产生的粪收集到沼气池,既环保又能充分利用,冬天沼气为大棚升温、沼液喷树、沼渣施肥。“有机食品不允许打灭草剂,林下养殖的鸡吃草,达到有机食品的标准。”

  在赵建光的带领下,北陈的枣农2007年就突破人均纯收入万元大关,2012年达到1.5万元。2012年,沾化县北陈冬枣植保专业合作社被国家农业部、国家发改委等12部委局办评为全国首批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将农户的土地流转进来,农户来东枣园打工,工资月开,地和树是一部分收入,工资又是一部分收入,让咱们的农户由传统的枣农变成了现代产业工人。”这样的生产模式,没有风险,只有增收,不减收。

  赵建光说,在市里来的“第一书记”的带领下,创建了省级文明村,村里的绿化、硬化、亮化都实现了,老百姓幸福指数很高。但不能甘于现状,接下来的工作还是尽可能的团结带领全村的乡亲们致富,抓好冬枣的品质基础上做好产业链。

宋静涵

新闻热线:0543—3077555   新闻邮箱:bzdzw@163.com   滨州大众网友qq群:194643818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