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兴县乔庄镇: 盐碱地上长出“致富虾” 以渔改碱打造乡村振兴渔业样板

2024-03-28 09:37:14 来源:  作者:

  大众网记者 张学瑞 通讯员 刘帅 滨州报道

  近年来,为践行大食物观,山东省、市、县渔业主管部门三级联动,凝聚发展合力,坚持宜渔则渔,深挖盐碱地渔业潜力,以博兴县为样板,利用“挖池台田、以渔改碱”综合治理生态工程技术,累计开发对虾养殖池塘5万亩,台田5万亩,构建了以对虾为主导养殖品种的绿色健康养殖模式,2023年实现渔业产值40亿元,渔民亩均收入1.7万元,为乡村振兴工作打造了渔业样板。

  一年之计在于春。近日,在博兴县乔庄镇,由政府出资的王院村、双台村、刘王村6万平养殖温棚项目正如火如荼的紧张施工。项目落成后,将一举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对虾优良苗种供应不足难题。

博兴标准化池塘鸟瞰图

  项目带农,注入盐碱渔业转型新动力。一是实施高标准池塘改造工程。累计投资4.4亿元,建成沿黄标准化池塘示范园区12个。2022年以来,争取财政资金1.4亿元,开展渔业绿色循环试点项目,按照高标准鱼池、高标准道路、高标准水工建筑、高标准管理房、高标准绿化“五高”标准,在沿黄乡镇开展3.5万亩池塘标准化改造和配套尾水治理工程。二是实施渔业智慧化提升工程。投资6.3亿元,高标准建设滨州市止河数字渔业产业园,目前已完成项目立项、环评、迁占,并申报国家级数字渔业创新应用基地。依托全市海洋渔业综合管理信息化应用平台,完成博兴县“5G+智慧渔业试点”项目建设,实现养殖全过程管控、尾水再利用,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丰收。三是实施渔业延链补链工程。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发展思路,不断优化产业布局,重点支持设施化养殖、水产加工和冷链物流发展。利用贷款、债券等融资方式,筹集17.7亿元建设博兴县智能循环水工厂化现代渔业产业园、渔业文旅产业园、渔赢旺对虾预制菜等重点项目,年增产对虾0.66万吨,加工冷储能力提升2.4万吨;持续举办对虾节、虾王争霸赛、对虾厨艺大赛等活动,拓展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

  科技助农,激发盐碱渔业发展新活力。一是创新养殖技术模式。研发推广南美白对虾“135”二茬养殖模式,改传统的单茬养殖为双茬养殖,养殖期间使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保障对虾源头安全,实现节水、高产、优质相统一。据统计,双茬养殖亩产可提升60%以上,虾池亩均用水量控制在900立方米以内,比山东省地方标准用水定额1200立方米节水率低25%。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组织80个渔业村近千余人,先后到临沂大学、青岛农业大学进行专业培训,每季度邀请专家开展线上绿色健康养殖培训班,共培养了350余名渔民技术员,其中35名获得水生动物养殖中高级证书,确保重点渔村都有2-3名渔业实用技术带头人,提供全天候技术指导。三是创新技术引进模式。与中国水产科学院、省海洋科学研究院等重点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先后承担黄河三角洲地区对虾安全健康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等省部级项目8个,获得国家级农牧渔业丰收奖1项,省农牧渔业丰收奖8项。成功引进高碳源高益菌生物絮团技术,实现了绿色高效生态养殖。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对虾亩均效益由0.8万元增至1.5万元。

对虾丰收图

  质量兴农,提升盐碱渔业品牌竞争力。一是推动产业生态化发展。采用EM菌等生物制剂调节水质技术,采用高碳源调节水质藻相,采用套养罗非鱼、草鱼实现生物防治虾病,全程不用抗生素,从生产源头保障了对虾品质,连续8年对虾抽检合格率100%。二是创新协会监管模式。成立博兴县对虾苗种协会,发挥协会平台作用,指导苗种生产企业办理苗种生产许可证,签订质量承诺书,开展对虾苗种质量检测,年开展样品检测1000个以上,优质苗种覆盖率达98%。三是驱动产业标准化生产。先后制订了《南美白对虾低盐度池塘生态养殖技术规范》《凡纳滨对虾苗种淡化培育技术规范》等6项省市地方标准,指导养殖户按照标准生产,持续提升产业组织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博兴对虾先后被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授予“农产品地理标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国名特优新品种农产品”,成为我市迄今首个纳入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名单”的农产品。博兴县入选首批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并成功举办两届全国南美白对虾绿色优质化推进会。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学瑞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