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这个报告谋篇“十四五”规划布局!全面建设现代化新滨城!

2021-01-23 12:41:43 来源: 滨城融媒 作者:

7935db7b9d90c2070f8ebd95f60db67

  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月23日在滨城区第十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代理区长张谦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时期及2020年工作回顾

  “十三五”时期是我区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和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区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践行“六问八策”、落实“七富七强”,有效应对各类风险和挑战,加快推进“六个滨城”建设,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绘就了浓墨重彩的新篇章。

  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2020年,全区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6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1.31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46亿元、进出口总额92.8亿元,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1.3倍、1.64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02亿元,年均增长4.79%(按可比口径);预计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9362元、19658元,年均分别增长6.1%、7.6%。在2017、2018年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中夺得“两连冠”,获评2019年度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步县。

  五年来,我们始终不渝推进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进展。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二五”末的4.12∶35.38∶60.50优化为3.47:30.64:65.89,产业质量明显提高。支柱产业加快转型。实施工业技改项目72个,技改投资年均增长30%(按可比口径)。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44家、69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6.25%、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44.13%。滨州工业园加快转型升级,省级化工园区通过认定。现代服务业乘势崛起。金融机构增至75家,千万元税收楼宇达6座。新增国家3A级旅游景区8家、省级旅游特色村9个,全区累计接待游客1500万人次。新增限上贸易业、规模服务业企业96家。现代农业提质增效。三个国家级园区接续发力,中裕“新六产”模式全国推广。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分别增至91家、198家、931家,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1.38倍、5.24倍、3.16倍。流转土地28.51万亩,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59%,获评全省“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区。

  五年来,我们坚持不懈统筹协调发展,城乡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城镇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7.75%,高于全省16.24个百分点,获批全省首批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城市功能更加完善。投资9.12亿元完成国道修建改建工程6项,“三路一铁一高速”建成通车,沾临高速、滨州黄河大桥开工建设。建成5G基站773个,实现主城区信号全覆盖。城市品质更加优越。投资12.43亿元实施城建项目137项,打通“断头路”17条;新建城市公园、口袋公园13处,新增绿化面积161万平方米,建成区人均绿地面积增长18.9%;改造城中村152个、2.86万户,新建安置房2.38万套,整治改造老旧小区324个,人居环境展现新面貌。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复审,成功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乡村振兴更加深入。“四好农村路”升级改善466公里,“两区”划定面积39.24万亩,高标准农田达19.79万亩。西纸坊、西辛庄分别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一村一品”示范村,杨柳雪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获批创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成效显著,完成农村旱厕改造4.42万户、清洁取暖改造6.72万户,建成美丽乡村437个,成为省级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示范区。

  五年来,我们毫不动摇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动力活力显著增强。深化改革成效凸显。争创省级以上改革试点79项,150项创新经验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圆满完成政府机构改革。深入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滨州工业园“瘦身强体”回归本位。“和谐棚改”入选全国改革开放40年地方改革创新40案例。深化“放管服”改革,市场主体达9.66万户,总量稳居全市首位。“双招双引”量质并举。累计到位市外资金279.3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1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6.3%、38.9%。引进省部级以上高层次人才48人、本科及以上大学生7709人,成功申报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处,渤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获评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填补全市空白。科技创新活力迸发。国家小麦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挂牌成立,市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达64家,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2项,市级以上隐形冠军企业、瞪羚企业、准独角兽企业达15家。亚光毛巾消费品标准化示范基地通过国家验收,10家企业主导或参与制订修订国家、行业标准32项,新增注册商标5190件。外贸规模创历史新高,跨境电商发展势头强劲,获评省级外贸转型升级试点区。

  五年来,我们全力以赴打好三大攻坚战,全面小康成色持续擦亮。金融环境不断优化。信贷总量、增量保持全市首位,不良贷款余额、不良率实现“双降”。脱贫攻坚成效显著。65个扶贫重点村如期“摘帽”,现行标准下1.47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基本完成,1.4万名滩区群众安居圆梦。生态环境明显改善。PM2.5、PM10浓度较“十二五”末分别下降36.4%、39.7%。雨污分流改造91.11公里,北城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试运行,秦台河通过“长制久清”省级验收。黄河生态保护工程强力实施,打造了十里荷塘、黄河之星生态园等靓丽名片。投资9.38亿元实施水利工程32项,合格造林8.37万亩,勇夺全市林水会战观摩“三连冠”。

  五年来,我们持之以恒保障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民生保障坚强有力。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保持在80%以上。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06万人。各类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2.5万人,提高109.7%。居民基础养老金增长67.1%。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29.8%、55.4%。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投入26.8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23所、幼儿园30所,新增学位3.74万个。中高考质量逐年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市高级技校红色办学享誉全国,叫响“老渤海”革命教育品牌,走出一条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新路子。“健康滨城”建设稳步推进,全国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成效明显,军休干部医养结合试点经验全国推广。4个单位获评全国文明单位。社会治理成效显著。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试验区通过中期评估。彭李派出所被命名为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段李村、市东街道分别获评全国全省乡村治理示范村镇。5年以上信访积案全部“清零”,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五年来,我们聚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化开展“学标杆、争一流、上水平”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建立第三方代表列席区政府常务会议制度,开展“三亮”政务公开活动,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94件、政协委员提案351件,办理12345政务服务热线事项12.5万件,政府效能、政府形象、政府公信力显著提升。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极不平凡、极其特殊的一年。面对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叠加影响,全区上下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顶压奋进、砥砺前行,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为“十三五”收官划上圆满句号。

  这一年,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在攻坚战疫中护佑平安。坚持“四早、四集中”,全民动员、联防联控,72小时完成省集中收治定点医院改造,成功治愈病患8例,交出疫情防控“全治愈、无复发、零感染”的优秀答卷。始终绷紧疫情防控之弦,精准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累计核酸检测超过20万人次,在全市率先启动新冠肺炎疫苗接种,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抗疫斗争中,“天使白”“橄榄绿”“守护蓝”“志愿红”迅速集结、忘我奋战,71万滨城儿女同呼吸、共命运,共同构筑起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的生命防线,我们要为所有志愿者、奉献者和全区人民喝彩点赞!

  这一年,我们双线统筹、精准发力,在创新转型中赋能发展。深入开展“百名干部联百企”活动,认真落实各项惠企政策,减免税费7.34亿元,新增“四上”企业133家。创新开展“云招商”,新签约立项项目16个,到位市外资金72.8亿元、同比增长25.96%。31个省市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3.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28.9%。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载体16个,黄海科学技术研究院暨产业园开工在即。博远重工、华纺股份分别入选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省级5G试点示范项目,华创迅采、紫菜云等一批互联网平台成为行业标杆。中裕小麦全产业链基地入选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渤海七路步行街入选省级改造提升试点。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3.8%、3.1%、8.7%、7.5%,充分展现了滨城蓬勃的发展潜力和强劲的发展动力。

  这一年,我们自我革新、奋勇向前,在集聚优势中赢得主动。成立全市首个县级改革创新研究中心,新争取国家级改革试点24项、省级改革试点36项,11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滨城实践入选全国50强、全省20强典型案例。获批全省红十字系统基层组织建设改革试点区。发布“互联网+政务服务”事项5178项,公布“一次办好”清单819项、“零跑腿”事项187项,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率达95%。加快盘活闲置资源,完成“五未”土地处置1559.8亩,建设标准厂房24.26万平方米。统筹整合涉农资金3.49亿元,争取上级转移支付及直达资金28.44亿元、政府专项债券25.8亿元,强力提振我区经济复苏。

  这一年,我们坚守初心、倾力为民,在增进福祉中惠泽民心。积极应对疫情冲击,发放创业贷款3.29亿元,城镇新增就业7198人。投资10.08亿元,建成投用学校、幼儿园12所,56人及以上大班额全部“清零”,学前教育普惠率达84%,获批全省首个国家级“未来学校实验区”。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达49.89万人,参保率达97%,高于全省2个百分点。城中村改造三年集中攻坚强势开局,完成改造项目41个,新开工城改安置区10个。六大棚改安置区、黄河滩区外迁安置区顺利交付。整治改造老旧小区271个,完成外墙保温224万平方米,惠及居民2.8万户。PM10平均浓度值全市最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经验全省推广。获批省级市域社会治理试点样板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群众满意率100%,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各位代表,道不行不至,事不为不成。五年来,我们用坚定信仰诠释初心,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战胜了诸多困难和风险,经受住了严峻挑战和考验,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以贯之抓落实,交出了更加厚重的滨城答卷。五年来,我们用团结实干彰显作为,以对人民负责、对发展尽责的态度,调结构、转动能、提质量,推动一批体量大、后劲足的重大项目落户我区,积蓄了起势成势的滨城力量。五年来,我们用果敢行动践行使命,坚持不懈打基础、谋长远、惠民生,干成了一批大事难事,在城改旧改、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改革品牌,推出了独具特色的“滨城经验”。五年来,我们用为民情怀肩负担当,以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接连啃下一批“硬骨头”,拔掉一批“硬钉子”,在清洁取暖改造、扬尘治理、不动产办理销号等工作中,打了一场又一场漂亮的攻坚硬仗,展现了敢打能拼的滨城担当。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和企业家,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关心和支持滨城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我区正处于转型升级的紧要关口,还面临不少的困难和挑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大,资源环境约束紧,稳增长基础仍然不够牢固。二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任务仍然艰巨,新兴产业培育尚需加压发力,创新能力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三是城市转型推进不畅,城乡建设管理和民生服务领域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居民生活品质仍需提升。四是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对此,我们将采取坚决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全区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二、“十四五”时期目标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滨城高质量转型发展至关重要的五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战略机遇叠加,“五院十校N基地”加快布局,高铁高速纵横畅通,各类积极因素加速集聚,改革创新活力不断释放,干事创业热情持续高涨,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在新的发展阶段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我们要主动适应新阶段高质量发展要求,准确把握滨城发展阶段性特征,坚定发展信心,挺起责任担当,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迎难而上、开拓进取,不断开创滨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富强滨州”建设和“双型”城市发展战略,聚焦“服务全市,发展滨城”,加快建设科创引领、产业先进、生态绿色、活力彰显的现代化新滨城。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综合考虑现有基础条件及未来发展趋势,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聚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主题,在“富强滨州”建设中找准主城区的位置,干出主城区的样子,全面建设现代化新滨城。

  ——建设更高质量的“科创滨城”。坚持创新核心地位,加快建设以黄海科学技术研究院为核心的科创孵化平台。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大力发展“四新”经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建设更高质量的“开放滨城”。强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构筑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大力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建设更高质量的“生态滨城”。全力推进黄河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打造沿黄公园城市。坚持生态环保底线,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让滨城的环境更优美、更宜居。

  ——建设更高质量的“智慧滨城”。深化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推动数字技术与产业、生活、治理深度融合,着力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城市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

  ——建设更高质量的“实力滨城”。坚持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提档升级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综合实力、人均经济指标稳居全市第一方阵。

  ——建设更高质量的“品质滨城”。增强中心城区高端需求有效供给,城区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城市气质、品位、活力持续提升,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居民生活品质明显提升。

  各位代表,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我们一定要永葆闯的精神、拼的劲头、干的作风,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奋力谱写新时代现代化强区建设新篇章!

  三、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滨城转型发展、攻坚突破的关键之年。滨城区将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富强滨州”建设总体部署,深入践行“七富七强”和“双型”城市建设路径,聚焦更高质量“六个滨城”奋斗目标,把握“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主题,聚力 “八大赋能”,统筹推进产业转型、城乡融合、改革开放、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等重点工作,努力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今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走在全市前列。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全面完成国家和省市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和环境质量改善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聚力科技创新赋能,加快打造创新创业新高地

  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一是搭建一流创新平台。瞄准高端前沿,加快推动总投资107亿元的黄海科学技术研究院暨产业园建设,构建“研发+中试+转化+职教”的黄海模式,打造科技创新示范区。借力“五院十校N基地”科创资源,对接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机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打造教育、研发、孵化、培训综合体。深化创新载体建设,推动亚光、华纺、中裕等企业研发中心提质增效,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0个,打造产业升级“最强大脑”。

  二是创建一流企业品牌。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继续实施倍增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家以上,培育市级以上瞪羚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合作,技术登记合同交易额突破4亿元。深化名牌带动战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新增专利授权量600件以上、注册商标1000件以上,申报省级以上高端品牌2个以上。

  三是打造一流人才生态。深入实施“人才兴区”行动,建设引才工作站2家以上,引进高端专家人才15人以上、本科及以上大学生2000人以上。深化校地合作共建,促进高层次人才交流互动,释放人才培育“强磁场”。依托渤海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开展创新创业大赛,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项目,形成“引进一个、带来一批”的链式效应。实施人才优居工程,建设人才公寓700套。完善高层次人才评价、激励和服务保障体系,精心打造“智者智城·智惠滨城”品牌。

  (二)聚力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打造转型升级新高地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推动产业体系加速迈向中高端。

  一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坚持工业强区战略,以“5G+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突出抓好三元生物功能糖等41个绿色化、智能化改造项目,认定市级以上数字车间、智能工厂、平台示范项目4个,加快推动化工、纺织等支柱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围绕龙头企业和优势产业,加快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形成专业化程度高、延伸配套性好、支撑带动力强的产业集群。坚持“亩产论英雄”,落实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政策,正向激励、反向倒逼传统企业加快转型升级。

  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提升传统商贸业态,鼓励传统商贸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整合优化商贸布局,推动渤海国际等商圈“腾笼换鸟”,抓好渤海七路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工作,实现商圈差异化发展。发挥主城区优势,重点发展城市商业综合体,加快繁荣现代商贸业。发挥我区交通枢纽优势,加快物流枢纽布局建设,抓好滨州铁路煤炭物流中心等项目,培育特色鲜明枢纽经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谋划布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产业,做大做强滨州数字经济产业园,规划建设电商产业园,引进落户一批“旗舰型”骨干企业。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红色文化内涵,开发滨州城市IP,讲好“滨城故事”,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三是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依托中裕等龙头企业,突出抓好总投资16.9亿元的黄河三角洲优质麦产业集群等4个农业重点项目,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农业龙头企业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20家以上。坚决制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加快推进农业“机器换人”,积极发展“智慧农业”,引进“物联网”农业技术,建设沿黄数字农业示范区。依托黄河、徒骇河等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生态体验农业,着力培育特色鲜明、绿色生态、休闲宜游的农业产业新业态。

  (三)聚力双向融合互动,加快打造城乡融合新高地

  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布局,加快补齐城乡基础设施短板,塑造更具特色、更加时尚、更富气质的“品质滨城”。

  一是高起点优化发展布局。融入“黄河战略”,拥抱“高铁时代”,按照“一心、一轴、四板块”布局,高标准完成东部城区、高铁商务中心、沿黄生态文化走廊等城市空间规划设计,高质量编制北海、白鹭湖片区概念性规划,提升主城区首位度。依托高铁枢纽,引进知名企业进行片区开发,规划建设集总部经济、商务会展、文旅休闲等多业态于一体的产城融合综合体,打造高铁商务中心。依托滨州工业园等平台载体,规划建设标准厂房,引进发展智能制造企业,打造智能制造园区。依托北海、白鹭湖等资源,引进发展科创教育、金融商务、平台经济等新业态,打造科创融合基地。发挥综合交通优势,加快布局煤炭、医药、农产品等物流设施,打造商贸物流园区。发挥黄河优势,规划布局数字农业示范区、黄河文化展示区、市民休闲舒适区,打造沿黄生态长廊。

  二是高标准建设品质城市。全力服务科创城、南海湿地、康养片区建设,积极推进“一海两湖”三大片区开发,推动主城区扩容提质。围绕高铁片区、南部片区等重点区域,抓好滨州海底世界、吾悦广场城市综合体等项目建设,打造城市新地标。深化油地共建,启动白莲湖片区开发,吸引人才资金净回流,树立合作共赢新标杆。开展城市更新行动,改造城中村35个,新开工安置区3个,加快11个在建安置区建设,交付安置房2137套,整治改造老旧小区125个,让居民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深化东区品质提升行动,实施“十路两园”等19项重点城建工程,新增、改造绿化面积78.5万平方米,让城市更加精致、更具魅力。创新推进城市管理特许经营市场化改革,开启城市治理“绣花”模式,确保国家卫生城市通过复审。加快推进“智慧滨城”建设,新建5G基站1100个,试点打造渤海七路智慧商街和5个智慧社区,让我们的城市更聪明、人民生活更美好。

  三是高水平推进乡村振兴。抓好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打造杨柳雪、沿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0公里,建成高标准农田10.6万亩;投资2.26亿元实施农村供水工程,启动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工程。抓好乡镇安居工程建设,解决乡村教师、医护人员和乡镇干部的住房问题。深化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健全动态监测、即时帮扶机制,规范管理85个产业扶贫项目,推动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四)聚力融入内外循环,加快打造开放发展新高地

  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一是持续深挖内需潜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设立区投资促进中心,成立六大专业招商公司,构建专业化“大招商”格局。依托工业园区、高铁片区、白鹭湖片区,聚焦“十强”产业,瞄准世界500强、央企国企、知名民企等大企业大集团开展精准招商,力争引进过10亿元项目5个、世界500强项目1个,市外到位资金突破70亿元。抢抓需求侧改革机遇,积极培育消费热点,鼓励发展夜间经济、首店经济,打造一批特色商街。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全力服务“两高一路两桥”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扎实推进城改安置、交通、水利等重大民生工程,新开工中裕优质小麦精深加工等32个项目,加快华纺智能绿色工厂等82个续建项目建设,年内完成投资247亿元。精准把握国家政策,积极谋划储备项目,争取更多中央政策资金支持。

  二是着力增强改革动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商事登记便利化,市场主体突破10万户;坚持“拿地即开工”,精简审批环节,深化并联审批、帮办代办,提高项目审批效率。深化财税金融改革,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调整完善财政体制,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建立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机制;深化企业增信行动,年度贷款增幅5%以上;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新增上市挂牌企业3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整合组建三大区属企业集团,做大做强国有资产。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依法保障企业家合法权益。精准高效推送惠企政策,让企业家暖心、舒心、放心,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三是充分释放开放活力。依托黄大铁路等资源,谋划建设滨州内陆港,畅通“双循环”物流快速通道。抓紧省级外贸转型升级试点区建设,做强做优滨印、新华锦等省级外贸服务平台,推动华拓等跨境电商产业园提档升级,打造全省跨境电商发展示范区。依托亚光家纺、华纺股份“海外仓”,打造外贸企业海外展示采购清算中心。用好外贸支持政策,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新增出口实绩企业5家以上、备案登记企业35家以上,实现进出口总额9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突破3000万美元。

  (五)聚力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打造美丽宜居新高地

  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协同推进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努力让滨城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一是狠抓生态保护修复。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全力服务黄河植物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建成黄河运动园、农业园,完成新立河西路南延工程,打造“三生三美”绿色长廊,叫响“沿黄公园城市”品牌。深化推进林水会战“第二个十年行动”,突出抓好引黄灌区农业节水等13项重点工程,积极创建森林城市、森林乡镇、森林村(居),打造林水会战升级版。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抓好徒骇河流域水环境治理项目,推动水环境持续改善。

  二是深化污染防治行动。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促进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强化水污染防治,巩固提升秦台河等治理成效,抓好潮河等断面超标治理,努力实现“长制久清”。加快补齐环境设施短板,完成169个居民小区雨污分流改造、285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打造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样板。强化土壤污染防治,抓好危废转移处置监管,投资1.14亿元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面提升土壤环境管理水平。

  三是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建立“三线一单”环境管控体系,严查严惩环境违法行为。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积极推动滨化集团氢能产业发展,持续做优中裕现代循环农业产业链,打造绿色低碳发展标杆。深入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加强城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促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深化“标准地”改革,出让“标准地”6宗以上,盘活处置“五未”土地800亩以上,确保超额完成三年6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任务。

  (六)聚力共建共享共治,加快打造美好生活新高地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恪守为民情怀,办好民生实事,全力促进人民幸福指数持续攀升。

  一是筑牢疫情防控屏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毫不松懈打好冬春季疫情防控攻坚战。以严防输入为重点,坚持“人物地”同防,抓牢冷链食品、快递物流等监管,强化重点人员、重点场所闭环管控,坚决守住疫情不反弹底线。持续做好“15类人员”核酸检测,加快推进重点人群疫苗接种,有效阻断疫情传播链条。完善传染病救治体系,建成启用区传染病救治中心,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

  二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拓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渠道,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520元提高到550元。推动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创新应用,扎实做好国家级医保经办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有效提升服务效能。完善“e家大救助”体系,推广社区慈善工作站模式,织牢困难群体兜底“保障网”。实施养老服务提标提质工程,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医养有机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创建省级安宁疗护示范区。

  三是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入实施课程与教学创新行动3.0版,打造全国“未来学校实验区”。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2所,新增学位4590个。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抓好全国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力度,食品安全抽检达到3.5批次/千人。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公共文化设施水平。开启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常态化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全面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四是深化社会治理创新。持续推进“全科大网格”提升,确保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通过验收。推进“红色物业”建设,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强化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着力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绿色通道”,认真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健全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全力打好新一轮三年禁毒人民战争。持续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发挥工会、妇联、共青团、红十字等群团组织作用,继续做好外事、残疾人、退役军人事务、政务保障等工作。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今年是本届政府任期最后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牢固树立“十种思维”,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责任担当,努力建设新时代人民满意政府。

  一是践行“担当精神”,建设法治政府。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强化行政执法监督,促进公正文明执法。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全面推进依法治区,积极创建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

  二是践行“工匠精神”,建设高效政府。始终坚持自我革新,深化提升机构改革成果,完成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强区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数字化治理水平。落实“三化”要求,推行一线工作法、图表推进法,用数字说话,倡导“事不过夜、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强化“有人负责我服从、无人负责我负责”的责任担当,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工作。扎实做好12345政务服务热线办理,深化政务公开,增强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

  三是践行“实干精神”,建设有为政府。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深化实施“三专四快六提升”作风整顿专项行动,锻造“三专”队伍,落实“四快”要求,全面提升施政能力和服务水平。牢固树立“唯有干好工作,才能心安理得”的意识,推行首问负责制,健全完善工作落实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和常态化督查问责机制,加强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的全程跟踪督办,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顺应民生期盼,释放民生红利,让更多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区人民。

  四是践行“亮剑精神”,建设清廉政府。始终坚持从严治政,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为基层减负松绑。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自觉接受纪检监察监督、审计巡察监督,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廉政风险防控,从严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各位代表,站在新起点,承载新使命,我们信心百倍、豪情满怀!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秉承“起跑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干劲作风,锐意进取、奋发有为,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新滨城而努力奋斗!

  部 分 用 语 说 明

  1. 六问八策

  梦想之问、发展之问、改革之问、创新之问、落实之问、担当之问;实业之策、民生之策、品牌之策、改革之策、开放之策、创新之策、诚信之策、服务之策。

  2. 七富七强

  市之强,强在实体经济、现代服务、乡村振兴、基建支撑、科创驱动、城市品质、文化自信;民之富,富在精神赋能、健康保障、教育振兴、公正尊严、环境优良、稳定平安、增收有道。

  3. 三大国家级园区

  滨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4. 两全两高

  全程、全面,高质、高效。

  5. 三路一铁一高速

  东北外环、南外环扩建、滨海路、黄大铁路、济滨东高速。

  6. 四好农村路

  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7. 两区

  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

  8. 隐形冠军企业

  不为公众所熟知,却在某个细分行业或市场占据领先地位,拥有核心竞争力和明确战略,其产品、服务难以被超越和模仿的中小型企业。

  9. 瞪羚企业

  以科技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支撑,成长性好、跳跃式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

  10. 准独角兽企业

  发展速度快、相对稀少、产业方向符合产业指导目录,有希望在较短时期成长为独角兽企业的企业。

  11.长制久清

  全面消除黑臭水体,水体清澈,无异味。河流沿岸整洁有序,无涉水违建和排污口,河底无明显污泥和垃圾沉积。

  12.“三亮”政务公开

  政府系统主要负责同志公开述职,年初亮目标、年中亮进度、年终亮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13. “六稳”“六保”

  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14. “四早”“四集中”

  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四集中: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

  15. “四上”企业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

  16.“五未”土地

  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建而未投、投而未达标等低效用地。

  17. 五院十校N基地

  五院: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魏桥国科研究院、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滨州分院、滨州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产业现代技术研究院、黄海科学技术研究院。十校:渤海科技大学、滨州学院、滨州医学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滨州分校、滨州职业学院、滨州市技术学院、滨州市技师学院、山东康养职业学院、沈阳化工大学黄海学院、京博“N1N”大学。N基地:鼓励支持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建设一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训基地,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和人才培育质量。

  18. “双型”城市

  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城市。

  19.一城两院

  渤海科创城、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魏桥国科研究院。

  20.“四新”经济

  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经济形态。

  21. 八大赋能

  科创赋能、产业赋能、金融赋能、生态赋能、文化赋能、品质赋能、改革赋能、党建赋能。

  22.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工业中小企业。

  23. 亩产论英雄

  以提高“亩产效益”为核心,围绕节约集约用地、节能降耗减排等重点,促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到集约、从量扩张到质提高。

  24. 一心、一轴、四板块

  行政服务中心、产城联动轴、北海RBD(金融信息港)、高铁新城(文旅商展综合体)、创智新城(科创产业园)、白鹭湖未来新城(生态康居样板)。

  25. “一海两湖”三大片区

  北海片区、白鹭湖片区、白莲湖片区。

  26. 十路两园

  十路:打通渤海一路(黄河二路至玉龙湖路)、渤海三路(黄河十四路至黄河十六路)、渤海十路(盛华路至黄河大道);新建规划支路(渤海二路至滨河新苑)、规划支路5(黄河十五路至黄河十六路)、滩区外迁安置项目2条规划支路;绿化提升东海一路、渤海二路、黄河十六路;两园:芙蓉塘、和谐园。

  27. 两高一路两桥

  济滨高铁、京沪高铁二通道、沾临高速及黄河大桥、滨州黄河大桥。

  28. 三生三美

  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

  29. 三线一单

  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

  30. 标准地

  在完成区域能评、规划环评等区域评估的基础上,带着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亩均税收、单位能耗标准、单位排放标准、容积率等指标出让的国有建设用地。

  31. 十种思维

  2020年12月13日,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宋永祥在市政府务虚会上提出强化职责、底线、规矩、落实、服务、品牌、协作、学习、专业、创新“十种思维”。

  32.三专四快六提升

  三专:专业思维、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四快:快决策、快行动、快突破、快见效;六提升:着力提升区级领导举旗定向、率兵作战的凝聚力,提升乡镇街道冲锋陷阵、攻坚克难的执行力,提升部门单位躬身入局、高效服务的服务力,提升村居社区亲民为民、服务群众的战斗力,提升企业班子科技创新、转型发展的创新力,提升党员干部履职尽责、争创先锋的先锋力。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金宗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