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城区北镇街道:群众在哪里 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2020-10-20 15:24:13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卢志强 孙佃潇 王佳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卢志强 孙佃潇 通讯员 王佳 滨州报道

  滨州市滨城区北镇街道玉龙湖社区根据棚改回迁居民的实际,坚持“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建成高标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立足“123456”工作思路和“六传六习”传习内容,做实“8765”志愿服务载体,让文明之风吹到每一个小区、每一栋楼道、每一名居民心中,帮助居民转角色、树新风、增自信、得幸福。

  阵地建设聚人气

  玉龙湖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依托3000平方米的办公面积,23处服务设施,形成一委、两站、六部、三厅的组织架构,搭建起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这张是爷爷小时候经常去的老蒲园,这是咱老北镇的电影院……”老党员贾洪仁用手指着泛黄的老照片,向玉龙湖小学的少先队员们讲述老北镇的历史过往。在记忆文化板块,前来观摩的辖区居民也是络绎不绝,一帧帧老照片、一个个老物件,唤起人们穿透岁月的记忆,或让人唏嘘、或让人慨叹、或让人在今昔对比中体悟到满满的幸福。

  北镇微视、居民剧场、红色驿站、灯塔加油站、家庭代工点、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各个文明实践板块,结合棚改群众实际和文化需求,创新打造特色各具特色的实践平台,用群众听得懂、喜欢看的形式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凝聚了人气,促进了和谐。

  新媒体传播辟蹊径

  “侯大爷,我今天在微信上看到你了……”“姥爷姥爷,我也在手机上看到你了!”

  他们说的侯大爷叫候德安,是侯氏家族的家族长,他通过实践站微视栏目《北镇人说北镇事》为大家讲述了建筑工地刚出土的侯氏节孝牌坊的原委。

  实践站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新型传播手段,让群众身边的“宣讲人”来讲身边的事,广泛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和发生在身边的新人新事,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拓展传习途径,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居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和文明素养,做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六传六习”树新风

  “自打棚改搬迁以后,房子漂亮了、亮堂了,可早先的老姐妹联系越来越少了,好在社区建了个文明实践站,经常搞个邻里节,让我们这些个老人有个凑热闹的地方。”玉龙湖社区老居民刘大妈说。

  远亲不如近邻,玉龙湖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传爱心、习关爱,经常组织棚改户吃“大锅饭”、看老电影、跳广场舞,忆乡愁叙乡情,共树邻里守望、互帮互助的文明新风。

  实践站探索建立了“六传六习”传习模式。传思想、习理论,传政策、习法规,传道德、习礼仪,传文化、习经典,传技能、习创业,传爱心、习关爱,促进党员干部群众坚定理想信念、强化法治意识、提升文明素质、提高发展本领、共促社会和谐。尊老爱幼、扶贫积弱、助人为乐等文明义举在居民中蔚然成风。

  志愿服务增活力

  志愿者是实践的主体力量,志愿服务是文明实践的主要活动方式。实践站建立了“8765”志愿服务模式,即组建以党校教师、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职能部门、党员干部、模范人物、共建单位、五老、社工等为主体的八支志愿服务队伍,设置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有2名以上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有登记在册志愿者队伍、有工作制度、有活动记录、有激励机制、有相应设施工具物品等七有标准,通过讲、评、帮、乐、庆、捐六种方式,服务老人、儿童、残疾人、妇女、贫弱者等五类群体,让文明实践逐步成为群众约定俗成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单建伟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