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潮评|涵养“家校社共育”新质生产力 赋能品质滨州高质量发展

2024-05-24 11:36:31 来源:  作者: 张学瑞

  特约评论员 苏振华

  5月16日,第七届中国家长大会在滨州隆重开幕。滨州率先开启家庭教育实践,率先开启心理健康教育,率先成立家校社共育委员会,不断创新家校社协调育人新举措,丰富家校社协同育人新内涵,开启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探索,努力适应家长教育新形势,破解新问题,总结新成效,形成新方案,为全国家校社共育贡献了滨州方案。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教育领域的核心任务是“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近年来,滨州不断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全面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着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万千家庭幸福,创建良好的教育生态从而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

  总揽大势、善谋全局、敢破敢立。始终坚持把家庭教育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2014年,开发区与北京三宽家长教育研究院合作,引入高端资源,深耕家庭教育,服务万千家长,努力引导家长当好“第一任老师”,帮助孩子健康成长。2024年成立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家校社共育委员会,建立“上下联动”的多级管理体系,明确各职能部门协同育人的工作职责,形成管委会主导、部门协作、学校组织、家长参与、社会支持的家校社共育工作格局,最大限度发挥政府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的作用。锚定“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努力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重架构的融合交叉中辨析“矛盾点”、寻找“同心圆”,健全校级、年级、班级三级家委会,家长走进学校,参与学校管理,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微循环”。

  同向发力、同心育人、同行圆梦。积极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及专业优势,搭建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协同育人平台。通过联动作业,整治督查校园周边文化环境、安全环境;统筹用好各类社会资源,积极拓展校外教育空间和育人途径,丰富学校课堂和课后服务内容。围绕学生成长,主动联系沟通家长,回应家长和社会关切的问题,有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改变“成才优于成人”的家庭教育观、“成绩重于成长”的学校教育观、“成就决定成败”的社会教育观。引导学校、家庭、社会树立长线育人思维和多元育人思维,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差异发展问题,让孩子在不同的人生赛道上各美其美。将家校社协同育人列入校(园)长、教师培训研修体系,指导教师提高专业技能和家庭教育指导能力。通过系统培训和学校引导,搭建孩子自由探索、家长学习交流、教师实践成长、学校服务延伸和育人资源交换传递的多维空间。

  数字赋能、家校互联、校社互通。坚持向新技术要新质生产力,利用数字技术扩大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利用社会资源,创建“精品社区教育工作站”,家校社共育紧随时代发展步伐,紧扣问题导向,开发区全行业、全环境育人不断催生新亮点。拥抱媒体、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传播合力、精耕细作、深化整改,赢得了积极的社会参与度,获得了上级政府和专家的认可。滨州以开发区为主体创造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已在全国125个县市区的15000所学校、幼儿园和社区复制推广。

  凭风好借力,扶摇九万里。愿以中国家长大会为媒,诚邀华夏英杰莅临渤海之滨、黄河之州献言献策,携手推动品质滨州建设迈向全国新方阵;愿以共创共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为媒,凝聚万千仁人志士磅礴之势,涵养新质生产力赋能现代化城市高质量发展。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杨倩倩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