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潮评|滨州如何做到“技高一筹 改中变优”

2021-11-01 09:40:04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编者按:

  为利用好新兴媒体的传播优势,发挥时事评论的旗帜作用,滨州市委网信办与大众网滨州频道合作创办了“渤海潮评”评论栏目。《渤海潮评》秉承“关国计,系民生,立潮头,评热点”的宗旨,牢记职责与使命,敢于亮剑,善于发声,积极发挥网络评论不可替代的旗帜引领作用。通过评论员手中的笔发出主流声音,弘扬社会正气,树立“渤海潮评”品牌,共筑滨州美好精神家园!投稿邮箱:bzbhcp@163.com。

  近年来,产业结构偏重偏旧、能源结构偏煤偏电的粗放型增长模式,逐渐让滨州经济发展陷入了动力不敷的困境。传统产业不等于落后产业,转型不是转产。如何发挥滨州工业的先天优势和比较优势,通过技改再造新动能?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今年以来,滨州围绕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集群化“五大方向”,大力实施千项技改、千企转型“双千”工程(实施1000个技术改造项目,推进1000个企业转型升级),深入开展产品水平提升、生产装备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改造升级、智能工厂培育、数字化车间建设等行动,引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通过技术改造,跑出了新旧动能转换的“速度与激情”,工业经济呈现出一系列结构性、关键性、趋势性、价值性变化,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5%,工业利润同比增长210.8%,利润增幅列全省第2位,工业发展质效实现了显著提升。截至目前,滨州市工业技改投资增速已连续20个月稳居山东省前5位,其中,2020年增长66.6%,高于全省49个百分点,列全省第1位;今年上半年,增长61.6%,高于全省38.6个百分点,列全省第1位。

  “一张蓝图”绘就“园区引领”五线谱。按照“企业布局园区化、产业发展集群化、产品品牌高端化”思路,编制全市园区产业布局“一张图”,规划33个产业园区,为技改项目落地提供载体支撑。围绕全市“十强产业”,编制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工信“十四五”发展规划,梳理产业链图谱,谋划布局292个项目,总投资3108亿元。通过重塑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持续向高端攀升,比如,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高端装备制造、科技、数字经济等六大专业化园区,吸引阿里巴巴、京东、浪潮等数字经济领军企业和数百家电子信息企业入驻,实现百亿级产值、十亿级税收的电子信息产业落地生辉。

  “五指连弹”奏响“动能转换”最强音。制定重点工业技改项目建设导向计划,每年对投资过500万元的重点工业技改项目全程跟踪服务。其中,2021年实施重点工业技改项目316个,年内计划投资405.1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316亿元,完成计划投资的78%。比如,智能化方面,魏桥纺织智能化纺纱项目实施“机器换人”工程,实现了生产全程智能化、制造过程绿色化,生产效率提高37.5%,用工减少80%,产品质量可追溯率达100%;渤海活塞实行“一人一线”“一线一屏”“一物一码”,生产流程的由20余人减少至4到5人,PAD屏监控系统“毫厘之差”即刻报警,生产全程扫码跟踪,实现单件产品可追溯管理。服务化方面,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8大中心建成投用,签约入驻机构167家,入驻率达到88.6%,为入驻园区的中小企业技改转型,提供健全的公共服务、充沛的要素资源、给力的政策支持。集群化方面,邹平市以高端铝材产业基地为原点,布局魏桥铝深加工产业园、魏桥轻量化基地、中德轻量化小镇,构建起“一基地多园区”的集群生态圈。

  “多点联动”谱写“环境优化”协奏曲。建立“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加速要素集聚融合、协同发力,为技改注入“源头活水”,打造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的营商环境。政策方面,制定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奖补实施细则,对企业智能化技改项目进行设备补助和贷款贴息支持,强化政策的激励作用;金融方面,召开资本对接大会,设立“十强”产业及园区发展基金,打造集供应链金融、产业金融支持等功能为一体的金融资产管理中心,用优质金融活水浇灌实体经济;人才方面,创新育才机制,培育“渤海英才”,评选“渤海工匠”,培训“金蓝领”,建立“人才贡献度评价”机制,打造“雨林型”技能人才培育体系;土地方面,深化“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加大“标准地”出让力度,推动差异化政策落实,通过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激励企业加大技改力度;服务方面,优化流程再造,对技改项目备案实行“不见面审批”和“告知制”。搭建“云技改”服务平台,“一企一策”帮助企业“把脉问诊”。建立滨州惠企通服务平台,实现政策精准推送、一键直达。设立优秀企业荣誉旗帜广场,召开企业家大会,举办企业家运动会,组织“滨州企业日”系列活动,其中,在企业家大会上,对工业“十佳”进行表彰,激发企业抓技改、上项目的内生动力。

初审编辑:李丽娟

责任编辑:李丽娟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