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港力争明年突破千万吨级大关

2016-12-22 10:39:00 来源: 滨州日报 作者: 周昆

  自2015年6月份,由滨州港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称“滨州港务集团”)和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管理的2个3万吨级散杂货码头开航运营以来,地区间贸易合作步伐明显加快,临港产业发展不断突破向前;截止到今年11月底,该码头来船共计230余艘次,吞吐总量300余万吨;散货昼夜作业效率由最初的3500吨,提高至22000吨;门机作业集装箱效率由15箱/小时,提高至20箱/小时。

  同时,为加快融入“黄蓝”两区经济发展战略步伐,滨州港务集团有效结合“互联网+”,积极接轨国际市场,力争在明年突破千万吨级大关,打造出滨州市对外开放的新地标。

  港口带动产业集群

  当前,滨州市工业已经形成以纺织业、石油化工、农副产品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及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发展模式,培植起魏桥铝电、魏桥创业、华纺股份等一批国际国内顶尖企业。顺应产业迈向中高端趋势,“十三五”期间,全市拟规划布局高端铝、新型化工、粮食加工和纺织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滨州港作为山东海上“北大门”,区位优势独特,集疏运条件便利;依托腹地经济优势,中长期内,将不断完善疏港铁路、公路、水运等基础建设,加快推进航道、锚地及泊位等重点项目施工,倾力打造冶金建材、粮油加工、临港物流三大产业集群,保障临港产业和区域经济稳步发展,同时,有效提升滨州港特别是海港港区的重要地位。据悉,按照《滨州港总体规划(2012-2030)》《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等文件,借助产业集群化发展,预计2020年,滨州港海港港区将成为滨州市既有产业水路运输货物的主要集散港。

  “海港港区是重点打造的综合性港区,把其现有的深水岸线优势、陆域腹地优势、河海联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是我们长期工作的中心。”滨州港务集团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随着对外开放和全球自由贸易进入新高度,港口经济也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补强港口后发优势,培植现代复合型大港是一代建港人的初心。

  运营建设“两手抓”

  作为滨州港建设的主力军,滨州港务集团一方面着力加快港口重点建设项目推进;另一方面,深耕货源市场,创新服务模式,新增两台大型门机及其他港口设备,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作业质量,港口社会效益和拉动作用逐步凸现。2016年以来,已实现货物吞吐量234万吨,超额完成市政府所定的230万吨的年度运营任务。

  10月份,3万吨级深水航道项目顺利通过有关部门组织的通航核查。该项目设计总长17.6公里,为3万吨级单向航道,工程内容包括航道、港池疏浚等;3万吨级航道通航后,将对降低货物运输成本,增强货物运输效力,提升码头综合竞争实力有显著效用,同时,也为液化码头,矿石码头,粮食码头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1月16日,总长度15.62公里的防波堤二期工程顺利通过交工验收。工程完工后,港池内波高明显减少,轮船停泊作业的波稳有效改善,泥沙回淤量大幅减少,为港口未来运营和发展提供了强力保障,同时也标志着滨州港双堤环抱的亿吨大港格局正式形成。此外,通关中心联检综合业务用房及附属设施建设项目稳步推进,预计2016年12月底主体(框架)结构完工;3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工程目前主体已经完工,预计2017年1月试运营。

  力创滨州港品牌

  培养大客户,打造“效率”名片。以滨州港经济腹地三省六市为开发重点,深入研究货源结构,明确以大宗散货为主,粮食、铝锭、盐、集装箱等清洁货种为辅的发展方向,建立起网格化的市场布局;坚持“先形成规模、再提高效益;先培育客户,再发展物流”的市场战略,充分发挥港口信息平台优势,瞄准目标货源市场,创新服务模式,积极为货物贸易链上下游牵线搭桥,力争实现市场、现场、库场、安全、和集装箱“五位一体”联动运营,全面打造效率快港。

  国际影响力持续加深。伴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深入推进,滨州港在加快建设和迅速崛起的同时,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力度,积极寻求海外拓展。截至目前,已陆续与马来西亚关丹港,加拿大斯图尔特港等国际知名港口成功缔结合作关系,不仅增强了两港间航运资讯、航运技术、国际海运市场趋势等相关讯息的沟通分享,进一步整合了双方产业优势,更重要的在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滨州港的国际影响力,为将来建立更广泛的国际间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滨州港务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未来,滨州港将不断整合自身资源优势,积极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规划,通过借鉴国际国内大港经验,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和建设方向,施行差异化发展战略,建立多层次多方位的共赢机制,加快推进大开发、大运作,戮力打造出享誉世界的滨州港品牌。

  (记者 周昆 通讯员 韩其伟 刘建军)

初审编辑:曹亮

责任编辑:李丽娟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