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宫文学
主讲人:邱霈恩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中国领导学会理事,国家行政学院领导科学与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讲座要点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套完整的新时期治国理政总体战略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时期治国理政的系统工程,不能单兵突进
·“四个全面”对政府改革创新提出来的五个突出的要求和任务
·“四个全面”指导下推进政府改革创新所应该注重的突出重点
· 政府的能力建设最终要归结到社会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上
讲座全文
谢谢政府政治论坛给我这样的机会,在这里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谈一谈近来学习“四个全面”的体会,以及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联系起政府管理实践、主要是政府改革创新这一点所作的一些思考。在这里也一并和大家交流,向大家请教。
今天,我这个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是应该如何看待和把握“四个全面”。第二个是“四个全面”与政府改革创新的关系。第三个是政府改革创新应该突出的若干重点。下面,我先谈一谈第一个方面。
应该如何看待和把握“四个全面”。我总体的认识和体会,觉得应该从整体上来把握“四个全面”。为什么呢?首先,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2月和2015年2月,先后多次正式提出要从整体上来把握和统筹协调推进“四个全面”。这“四个全面”是有机的整体,必须统筹协调推进。总书记的思想就是我理解、体会和把握“四个全面”的主要依据,也是我们要真正落实贯彻“四个全面”所要依据的基本指导思想。再一个方面,我觉得,“四个全面”实质上就是一套新时期治国理政的总体战略,相当完整;而且是新常态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方略、总指导。它是完整一体的,它不可分。具体来说,它其实就是新时期治国理政的一个系统工程,不能、也无法单兵突进,每做一个方面的工作,每推进一个领域的治理现代化,都得依据“四个全面”总的指导来有效推进,才能抓扎实。
基于这一点,我认为,“四个全面”就是一个有机整体,是新时期治理战略的一个有机整体。具体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新时期治国理政的总体战略目标。在这里,“四个全面”是这样一种关系:在内容上,是整体上的目标。尽管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也有自己的总目标,但在整个治理战略里面,它们是这样一种关系,那就是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总体战略目标的时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新时期治国理政总体战略目标的三大战略举措。在这一点上,主要是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2月的讲话精神来理解和把握的。
根据这一点,我个人觉得,就可以得出结论:“四个全面”就是一套完整的新时期治国理政总体战略。要把“四个全面”作为有机整体来系统把握和协调推进,目标、目的就是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这也是当初习总书记提出“四个全面”来的总要求。
具体而言,“四个全面”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作为一套完整的战略,有两个层面的内涵。第一是完整的治国理政战略思想,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引领发展全局,以全面深化改革来破解发展所遇到的各种阻力和深层次矛盾,以全面依法治国为改革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法治保障,以全面从严治党来锻造“确保各项事业不断胜利”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是总的战略思想。它另外一层含义,那就是它的战略布局。这个布局是立足全局,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把全面依法治国定位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把全面从严治党定位为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最重要的政治保障、组织保障和作风保证。由此开辟治国理政的新境界。所以,这里的总体战略两层含义各有不同,前者侧重于思想理论,这是一个更高境界,更有全面性,更有创新性的一个治国理政思想执法实践。第二个层面,更富有实践性、操作性和动力性,就是付诸实践。两个层面是整合为一体的整体。思想和这个举措、思想和这个布局是完整一体的。思想在这里充当灵魂,措施在这里充当具体的操作工具。但是总体来说,这都是宏观层面的总战略、总思想。
这“四个全面”作为一个整体,如何更具体地认识和把握它们的内在关系呢?我个人认为,它们内在的联系是紧密而有机的。首先,从管理学通常说的“目标—路径”理论,或者是“任务—手段”理论来分析,那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目标、就是任务,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就是途径,就是手段,这是一种内在的关联,有机关联。如果从总的战略即四个方面的不同分工、功能、作用相互关系来看,它们是这样一种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心,全面深化改革是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保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第一个一百年的一个总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但是,怎么来推进,特别是当碰到利益集团、利益层次这方面带来的阻力和困难的时候怎么办?只有靠改革,靠改革这个杠杆带来动力。我们要建成小康社会,根本上就是要发展在现阶段的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不靠全面深化改革是很难打破约束妨碍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桎梏的。所以,全面深化改革在这里起着关键的动力作用。但是如果没有依法治国做保障,我们前进的步伐、前进过程中的各种行为,恐怕不会依法办事。我们的成果也许会在不依法的过程中遭到破坏、损毁。从严治党,是保证我们所有这些伟大事业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有一个胜任这一伟大历史使命的领导核心。它是绝对的保障,是灵魂,整个伟大事业的灵魂。他们相互之间是完整的有机整体。
我们可以概括地说,“四个全面”虽然外在有别,但是内在统一,它们相互之间是相互贯通、相互联动的,也是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总的来说,就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种整体的理解和把握让我在这个联系政府管理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了特别重要的总体的指导思想;而且可以感觉得到,我们有一个整体的指导思想,有一个总的具体的把握或者抓手。
根据这个抓手,我们可以很好地推进政府改革创新。到这里,我想,就是要汇报一下我关于“四个全面”与政府改革创新的关系了。这里,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谈。一方面,“四个全面”对政府改革创新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政府处在改革创新的前沿,处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最前沿,担负着最重要的使命和任务。政府的改革创新甚至可以标志着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所达到的水平;所以,这是焦点。我联系这一点主要出于这方面的考虑,所以专注于政府改革创新。这里,我思索了以后觉得,“四个全面”对政府改革创新提出来的新要求、新任务合在一块儿,主要有如下五个要点:
第一点,要以全面的思维和眼光来采取战略行动,实现战略目标。“四个全面”都是全面,“四个全面”整个为一体就是一个大全面。这个大全面符合我们新时期、新常态下一个整体观,治国理政的整体观。这也符合我们马克思主义哲学里面的系统的而不是片面的这种思维观点、这种哲学要求。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政府改革创新要向前推进,这一解决政府履行职能和政府自身建设许多问题就需要在“四个全面”指导下,以全面的思维和眼光采取战略行动实现战略目标。
第二点,就是要求要以整体观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发展,以求达到更高水平。五位一体是新时期政府管理的一个重大发展创新,在过去只有四位一体,甚至四位一体也经常提得模糊,那就是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现在五位一体就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五位一体。在“四个全面”里面特别强调这五位一体协同、协调推进,实现和谐全面发展。
第三点,要以系统思维和更大的力度与深度来着手行政体制改革。新的思想给我们带来了很大思想解放和思想水平的提高,主要就是做什么工作,特别是做更高层、更长远的工作,都需要以系统的思维来看待和推进。习总书记抓哪项工作都给我们树立了以系统思维来推进工作的榜样、标杆。系统处理问题,本来是我们马克思主义哲学里面的一个基本能力,不能片面、机械,而要系统有机地看待和把握。可是过去在做行政体制改革的时候,往往是容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整体观,缺乏系统考虑和系统推进,所以推进来推进去总有些老圈圈、旧套套。那么在“四个全面”指导下,我们的行政体制改革必须系统考虑、系统协调、系统推进,不能单兵突进。
第四点,“四个全面”就是要以法治思维和坚定的法治精神与原则来建设法治政府。法治政府,我们这里很多专家,甚至在2000年前后就已经提出来了,但是到今天为止,这也是一个还没有完全实现的目标。为什么?因为那只是一个理念,没有把法治思维树立起来,没有把法治精神和原则明确用起来,贯彻到政府的行政管理实践中来。经常的行政行为都是有悖法规,甚至执法犯法,在这一方面是问题严重的。所以,全面依法治国,着重强调了要全面依法行政。全面依法行政里面又特别强调了要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推进依法决策,由此带动整个行政管理朝着依法的实质方向有力推进,最终建成法治政府。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要求,也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任务。我们远远没有完成。现在要以“全面”这个思维来做好这项工作。所以,这是新挑战,是政府改革创新面临的新挑战。
最后一点,我个人认为,就是要以廉政取向和现代治理理念与方法来加强政府治理。廉政取向就是我们要建设廉洁政府,现代治理理念和方法就是要推进公共参与,实行公共治理,让更多的民众,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以当家作主的身份有效参与到政府治理中来,把老百姓的事办好,把国家的事办好,把大家的事办好。这就是讲政治,这就是务实。
以上就是我理解的“四个全面”对政府改革创新提出来的五个突出的要求和任务。
另一方面,在“四个全面”协调推进过程中,政府改革创新应该怎么办呢?我认为,应该发挥积极作用。积极作用有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主动配合,积极推动“四个全面”统筹协调推进。统筹协调推进是总书记第一次提出“四个全面”时的一个总的目的、总的要求。
第二,要以更大的创造性和有效性实现新常态下的优质发展,要优质发展。我们的经济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压力大;困难大,困难多;多方面的制约、约束,特别是过剩的产能、落后的产能要淘汰,怎么能做到?——没有更大的创造性那是做不到的,很难保证优质。所以,我们的发展要保证质量,是很大挑战。在这个时候,我们政府要勇于担当,必须做到优质发展;只要这样,我们才能够回应“四个全面”,并且再从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第三,我认为要以更大的自觉性和责任心,坚决克服改革阻力与障碍。现在我们无论是抓经济改革、社会改革与建设,还是抓生态建设,都会碰到某些既得利益的阻力或者障碍。我们敢于这样做吗?我们敢于碰硬吗?特别是在当前,反腐不断推进的情况下,也到了关键期、敏感期,能不能有更大的担当、更大的自觉性?政府不是某一个人的政府,政府更不是抽象的机构,那是我们每个公务员、每个党员在其中组成的。我们每个公务员,每个领导干部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积极作用就是它的自觉性和责任心的表现。但是,现在反腐就出现了一些懒政、惰政的表现,比如“不贪不占,那就啥也不干”。这样的情况,懒政、惰政引起了领导、社会的关注。这就是必须克服的阻力和障碍。
第四,把行政决策及整个行政行为全部纳入法治的轨道。就是我们必须懂法,我们必须执法,我们必须贯彻法律精神和法律原则,真正从行政行为的开始,行政决策到行政执行、行政监督、行政协调等一系列的行政行为全都纳入法治的轨道。我们在这个具体的层面上、操作的层面上体现出法治精神、法治规范,我们才真正是落实了依法行政,才是真正建成了法治政府。在这一点上,如果我们不能理解并且做到,那么我们就不能做到这一点,也就不能和“四个全面”积极主动地回应互动,不能积极主动地贯彻落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最后一点,我们政府要加快建设、完善良好的行政权力监督机制。主要就是完善严肃政纪、惩防腐败的行政权监督机制。这个行政监督从政府建立以来,就一直在关注和推进行政监督。但是,这个监督往往有遗漏,往往有空白,往往有盲点。行政监督的网络体系有空白,有做不到位的地方,导致我们这个行政实践过程中总是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些干部、有些行政人员不知不觉地在没有监控的时候,或者认为没有监控的时候,放纵自己,不能慎独,结果就出了大事。如果单从工作的角度看,积极、认真,有智慧,又有经验,是胜任的、可取的;但在这个廉政上、廉洁上却不一定能充分保证做到、做好。所以,我们加快完善这方面的行政权监督机制,是对行政人员的负责,也是对政府的负责,更是对全面推进的负责。
以上两大方面是我对于“四个全面”与政府改革创新之间关系的理解。下面,我就想更详细具体一点,谈一谈在“四个全面”指导下推进政府改革创新所应该注重的若干突出的重点。这个重点主要是两大方面。
第一方面,按照“四个全面”开展政府履职的改革创新。其实,这是为了更好地落实五位一体这项战略要求。五项建设、五位一体是个很大的挑战,不靠改革创新,很难落实到位。它们之间也是一个有机整体。讲起来,很多具体的层面,那是没办法在这里面一一地谈及。而在很多重要方面,“四个全面”里面很多专门领域已经谈得很具体了。所以,在这里,我只是从改革创新这个操作层面谈我自己的一些看法。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的要点:
第一,要用改革创新打开发展新空间,获得发展新机遇,开创大国经济新格局。眼下,我们已经来到了新常态,新常态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就是我们的GDP发展大体定位在7%左右。但是,如果发展低于7%,会不会有很大的危险——就业会严重失控、增长会不能满足基本要求呢?有可能会,很多经济学家在这方面都有一定的预测。所以,新常态也许就是应该在7%以上。但是,不是像过去一样,我们继续保持9.8%,甚至更高的那种发展水平。这符合我们现在发展新要求。主要的目的就是要突破我们有可能陷落在中等收入陷阱。大多数国家来到中等收入这个陷阱时都很难实现超越或者突破。我们怎么来超越、突破它?不靠改革创新,而且具有国际视野、国际水平、一流水平的这种改革创新,就很难做到这一点,就有可能重复别人已经重复的那种失败、包括日本经历过的那种失败。在这方面,我们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已经有了很好的眉目,比如,我们搞“一带一路”的开拓创新,我们搞亚投行这种新的金融创举,这个有利于我们发展大国经济,开创大国经济新格局,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格局,这是一个大飞跃!我们在这里下功夫、用智慧,就一定能够闯过中等经济发达水平的那个陷阱。
第二,要用改革创新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主要旨在激发市场活力,激发发展动力,激发社会创造力。市场活力现在我们看楼市有活力吗?我们看其他消费市场有活力吗?我们看国际市场有活力吗?有些经济学家、社会上有一些观点都认为:这个活力不太够,或者已经开始走向萧条了。但是,事实证明不是没有活力,而是现在的活力正处于一种转型的阶段,正在孕育一场新的更大的活力。眼下是关键期。我们如何通过改革创新,使市场活力在这个关键期真正实现突破,我们如果结合开创大国经济新格局这一战略举措,就有可能激发出市场的活力。我们从2013年、2014年国家消费情况来看,消费已经达到历史的高点,并且首次超过了投资拉动我们的经济发展。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到,我们的市场活力是非常巨大、非常成功的。如何保持这样的活力、如何做得更好,是我们政府在抓经济建设时要做得更好的。发展动力要靠改革,要靠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碰触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利益格局,比如我们进行更深入的、不同于以往的国有资产体制改革。在这一点上,就要碰触很多人的利益,很多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怎么办?哪里来的动力?就要靠我们改革创新,勇于担当的精神来获得和提供这方面的发展动力;根本上是要推动全社会积极努力、不断创造——而这就是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上讲话提到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全社会一起来投入到我们的创新事业中,一起来创造新的经济奇迹,实现新的常态下的新的发展,建成创新型国家;而不是我们总是处于产业的下游,不是我们的生产总是用别人的标准、别人的思想。我们得支付这些标准、思想的成本费用。为什么我们不能定标准、出思想来向生产下游收费、向世界收费呢?也就是说,为什么我们不能为全世界提供标准和思想的服务呢?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们政府应该站在前沿,引导全社会,引导整个国家,走向创新型国家在全世界发展中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第三,就是要用改革创新推动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建成创新型国家。这个是比较具体的一个层面,为社会创造力的开发,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所做的一方面的努力。要素驱动、投资驱动都是经济学的概念,创新驱动就不仅是经济学的概念了,它是科技的概念、社会的概念,更是我们政府改革创新的概念。我们政府首先自己得改革创新,自己得让自己来到一个新的境界,产生新的动力,带给经济、社会、科技新的发展动力。这方面是很明显的一个重点。抓住这一点,我们就能把工作很好地加以推进。
第四,要用改革创新极大推动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原先我们提的是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但是新型城镇化后来中央提得非常突出,所以在这里,我认为,新型城镇化是可以放到前面的,它有龙头的作用。新型城镇化如果搞得好,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会带来一个全新的格局、全新的面貌。但是,新型工业化仍然具有实质性,世界上是以德国为代表,新型工业化已经来到4.0的时代,我们到了3.0,还是2.5,我们还得加油啊!我们在这四个方面,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方面,都得整体考虑、协同推进。这里很多具体工作,特别是政策制定、政策创新、政策执行和政策监督方面,都应该做得到位。我们应该成为完整的政治推手,我们应该成为政治创新的领头羊,保证这四个新四化能够落实得更到位,取得更实质的成果。这样才能真正更好地落实我们的“四个全面”。
第五,要用改革创新有效解决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日益突出的矛盾。人与自然资源的冲突、人与环境的冲突在很多情况下都是经济发展引起的,单纯片面追求GDP、追求数字引起的。所以,我们在新常态下,我们不需要那种虚的、泡沫大的或者不妥当的高速经济发展;要保证我们的发展是科学的,这就是新常态的本质含义。落实到我们政府改革创新这一点上,就是要用改革创新去有效地解决、事实上是科学解决和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化解掉其中的矛盾。这里有很多教训,仅仅是一个环保的问题演化成重大的冲突、重大的社会群体性事件,就全国各地到处都有,教训非常深刻。我们在这里要用创新改革来化解它、防范它,减少这个负面带来的影响,保证我们的发展成果比较完整,而不要有所抵消。
第六,要用改革创新去突破绕不过去的利益格局、体制障碍,打好最后的攻坚战。我们的体制,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社会体制、文化体制和生态体制,都存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过去好改革的都改革完了,眼下抬眼就能望见成功的目标了。但是,就在最后一公里,我们如何尽快地打通它,这是个挑战,是一个硬骨头、一个很坚险的关口啊!不改革创新,我们很难突破它。只有改革创新,才能够给我们带来新的方法、新的力量和新的有效性;才能尽快突破这些障碍,尽快实现新的飞跃,来到一个新的境界。而当到这个时候,我们才能真正回应说,我们积极参与和积极推进了“四个全面”,确保了在政府管理的范围内把“四个全面”真正地带到了现实,来到了新境界。
最后一点,就是要用改革创新确保总体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全社会的公平正义。我们的总体目标就是为了让老百姓得到幸福,老百姓的幸福就是我们的目标。为人民服务,落足就在这里。体现到我们的总体目标,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社会在这里就是全面实现、总体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全社会的公平正义。但是这里面碰到的问题太多了,前面讲到的一系列那么多的困难,其实都是我们通向这个总体目标的障碍;我们只有打通它们,过五关斩六将,才能达到我们这个最高的目标;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要克服那么多的困难、障碍,就要进行那么多的改革创新。所以,在这一点上,它是一个汇总的、综合的改革创新。我们要把这方面的工作做好,也就是最终很好地全面履行了我们政府的职能。这些都是很实的,样样都很实。政府要干事创业,就要这样做。
以上是第一大方面,政府要改革创新,必须在“四个全面”的指导下、指引下,认真地开展政府履行职能的改革创新。
另一大方面,就是要推进政府自身的改革创新。政府自身改革创新其实是一场革命,政府对自己的革命。这是政府的担当精神,政府的责任心,政府对党、对人民负责的高度表现。我们必须把它做到、做好。
首先,要用改革创新来克服来自行政观念、行政习惯、行政审批、行政部门利益的改革阻力。这是我们的眼睛、我们的目光、我们的焦点必须聚焦我们行政体制内部的所在。我们行政观念太多了,诸如,我就是官,你就是民;我就是管你的,我不是为你服务的;这些传统的、封建的、人治的观念深深影响了我们的行政观念。所以,会有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就是在4月中旬,李克强总理批评过的那种问题。那就是中央研究一年多的政策出台以后,还要经过若干部门的处长来批准。从程序上说,确实是程序有问题;但本质上是什么呢?还不就是行政观念偏差、行政不作为、行政拖沓不负责的做法在这里作怪嘛。也是行政审批在这里作怪。我们没有盯住这里面的实质,就是部门利益;它要有权,有权卡在它这里,哪怕国务院的、中央的这些政策,我要卡就卡,看你怎么的?这样看来,老百姓、普通群众、一般企业的诉求不能够得到很好的落实吗?能够得到积极的服务吗?显然是很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这里要改变,而且必须首先改变!在这里,首先实现有效的突破。否则,我们的行政改革就等于是原地踏步踏。精神不改变,行政文化不改变,就不会有行政改革的新质,同样也不会有行政改革的新举措、新收获。
第二,用改革创新深化政府职能转变、行政方式转变和行政体制改革。行政职能都是成系列的,是整个行政管理的基础、前提。政府职能的把握、认识、界定、配置到底是不是科学的、合理的,要搞清楚确实是一个大课题、大挑战。我们能不能用改革创新,特别是用“四个全面”指导下的系统思维、全面思维、整体观来更好把握它们?如果不能,我们进行全方位改革,用横的思维来看待和把握,用纵的思维来看待和把握,这时会不会乱?职能转变不到位,对我们的行政方式梳理到位能不能有益呢?显然是无益的。我们行政方式也是很难有效转变的。我们同样可以一事一议,一事一议可以持续一百年、一万年;但是像这样一来,我们的行政水平还能提高吗?我们在依法行政,我们在规范行政,但是在这个行政方式做不到位的情况下,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还有科学行政,那都是只能是事实上流于形式。所以,行政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们行政有效性。行政方式其实就是我们通常讲的一系列各种行政机制的本质内容,抓住这行政方式的转变,就有利于我们建设一系列良好的行政机制,更有利于我们推动行政体制改革,行政体制的改革是总体的行政改革。我们如果没有行政职能转变到位,行政方式转变到位,行政体制改革也是没有扎实基础的。所以,要以系统观、整体观、科学精神和科学原则来解决这些问题。它就是我们行政改革这方面的一种创新,这方面要有质量、要有突破,就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力度来把工作做深、做细,瞄准政府自身把这方面的问题解决好。
第三,用改革创新进一步简政放权,搞好四单一网,打造简约型政府,我们的政府应该是简约的、明白的、透明的,程序简明,程序公开,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特别是我们四单一网,就是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和绩效清单。这几个创新、创举有利于我们做好简政放权。简政放权眼下已经推行到一个关键时期,2013年以来,国务院大量推进简政放权,下放了很多行政权力,但是在涉及有更大、更实质性的行政权力的时候,也遇到了阻力,甚至在国务院有关领导到有关部委调研的时候,碰到了公开的阻力。有些时候,这个阻力是变着法子不让这个简政放权有效到位,把实质性的权力都捞在自己手中。所以,有些行政学方面的专家甚至坦言,政府改革,甚至整个改革的最大阻力、难题之一就来自于政府机构自身,主要就是有些政府职能部门抓住实质性的权力不放,变着法子留住实质性的大权。这里面,改革创新有很多挑战,需要深入细致地理解它、抓住它,设计好有关办法、措施来改变它。
第四,要用改革创新打造政府与社会的协作机制、利益协调机制与和谐稳定机制。这是一个社会管理层面上面的一系列创新要求。我们政府与整个社会是一个什么关系?我们和社会到底应该怎么互动?怎么样发挥社会的作用?政府在改革过程中有多少职能可以交还给社会?如此等等,是需要深入研究的。政府不能在关键的地方、该担当的地方放手,政府不作为,但你把它放了,放给社会了,那社会怎么承担得了呢?可是,有些是社会能够承担的,我们政府就应该放给社会。所以,简政放权,不仅仅是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依法放权,而且应该是对社会依法放权、转移职能,推动社会主体得到很大的建设和发展。这里的核心就是协调、协作机制,彼此之间互补、互动、相互促进。要特别突出利益协调,主要是要照顾到不同群体、阶层的利益,避免在不同的主体之间发生利益冲突,根本上形成一个总的和谐稳定机制,避免我们在和谐稳定上付出太大的代价。
第五,用改革创新完善公共参与机制,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这个是前面已经反复提到的,在具体的内容层面上,就是依法治国决定里面的依法行政这方面的要求。这里面的工作有很多,都是重大课题,需要我们认真地研究解决。我们要健全依法决策机制,眼下大概有10个省颁布了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的行政规章。有些部门、有些地级市,甚至有些县、一些城市,都在探索、推进依法决策机制的建设。但是,这是远远不够的。不过,从总体上来说,它把依法决策机制凸显到了空前未有的历史高度来加以探索,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纳入了公众参与的机制,把它作为法定的程序,写进了依法决策机制。现在如果这个决策机制做到了,我们就可以从依法行政的第一步就是行政决策、第一个行政行为开始,就做到依法办事。如果开头都做不到依法办事,那么后续的行政行为就不太可能真正做到依法办事了。所以,推进依法决策,对于整个依法行政来说,具有龙头作用、根本作用和保证作用。这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过去只讲依法行政,依法行政说得太空了,而且依法行政聚焦到了依法办事,依法办事里面更多的是严格执法;在这一点上,严格执法变成了我们依法行政的核心内容,甚至是唯一内容;所以,这是非常有局限的。现在我们提倡大力推进“四个全面”,就是让我们看得更深、做得更实,抓到根本上,从依法决策开始,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这方面我们政府如果做得好,那真是有重大的突破的。
第六,用改革创新建立灵敏、高效的廉政机制、问责机制、公信力增进机制。我们讲,廉洁政府建设,其实远不仅仅是惩治腐败,惩治腐败只是处理消极负面的必要举措。所以,我们首先要搞廉政机制,但是,光这个还不够,根本一点就是要增强政府的责任心、自主性,贯彻更大的担当精神,获得更大的公众认同感,获得更强的、更高的公信力、合法性基础。在这一点上,我们是积极的,我们要把廉洁政府建设放到更高的历史地位来看待和把握。但是,这是个挑战。如何改革创新,在这里就是一个大课题。
最后一点,也是总的一点。就是要用改革创新,极大改善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这其实是政府的能力建设。政府的能力建设最终就是要归结到社会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上。我们只有把这一点落实到位、创新到位、突破障碍、实现跨越到位,才能够真正更好地服务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上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全社会的公平正义。没有这方面能力建设到位、改革创新到位,我们的总体目标是做不到位的。
我的汇报到这里结束。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宫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