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李金宗
责任编辑:李丽娟
大众网评论员 初宝瑞
“高速上,排队四小时,充电一小时”“不是在充电,就是在找充电桩的路上”……近期,多个“新能源车充电难”的话题冲上热搜,或登上电视问政节目。
小小充电桩,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产业,不仅关乎群众的出行,更关乎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目前,随着各地新能源车保有量的不断攀升,如何缓解人们的“充电焦虑”成为目前亟需关注的问题,也成为新能源车“成长”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充电焦虑”从何而来?这里面既有公共充电桩数量不足、分布不均、充电速度慢、管理混乱等表层原因,也有充电桩建设成本较高而投资回报期长、信息化程度低、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充电设施建设运维机制不完善等深层次原因。
当前,我市登记的新能源汽车约为3万辆,作为配套的充电设施建设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山东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明确,到2025年全省公用、专用充电桩保有量达到15万台以上,作为约束性指标,滨州在充电桩建设方面任务艰巨,在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建设、管理等方面任重而道远。
为此,可以借鉴合肥、青岛等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在谋划上,根据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确立“以桩促车”发展理念,积极推进以智能有序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居民充电服务模式,加快形成适度超前、快充为主慢充为辅的公共充电网络。在平台上,以国有资本入局,成立国有充电公司,作为市级建设主体和监管平台,将充电桩建设纳入政府基建项目投资。在管理上,依托国有充电公司市场资源优势,建立市级运营监管平台,推动各运营商充电桩信息互联互通,提升站点的曝光度和使用效率,并开发充电智能操作系统,形成覆盖全市充电“一张网”,从而避免多家不同运营商之间信息不通、恶性竞争、“跑马圈地”等情况。
同时,完善奖补政策,支持公交、城建、环卫等行业运营企业和社会资本合作,加快专用充电设施建设。用好政策性金融工具,加大对建设公共充电设施运营商的支持力度,可参照投资总额进行补贴,也可按照充电量给予定额补贴。引入信用管理机制,建立差异化停车收费政策,完善公共停车场管理规定,为充电专用车位管理提供制度保障,解决“油车占位”等难题。
初审编辑:李金宗
责任编辑:李丽娟